从8台缝纫机白手起家,到商品畅销全球72国;从山泾村里的“小作坊”,到规模巨大的羽绒服生产基地。44年间,波司登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民族品牌成长之路。10月15日上午,“‘苏’写美丽新篇章——网络名人看江苏”活动走进波司登智能制造工厂,看大数据和智能制造如何与传统服装生产融合,助力“温暖全世界”。
走进车间,智能化模板机前,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将衣片摆放在模板上固定,随后按下压框启动按钮,整个衣片便自动缝纫机上驶过,线迹针距均匀标准,一人可同时控制多台机器。波司登智能制造工厂厂长赖和东介绍,车间分成裁剪区、验片区、模板缝制区、特种工艺加工区等多个板块,各板块间分工明确,相互配合,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。
自动充绒区里,摆放了数台自动充绒设备,隔着车间玻璃往里看,蓬松的羽绒正不断往里填充,赖和东用“拧开水龙头”形象地比喻“一键充绒”的便利:“只要按下开关,羽绒就会顺着通道源源不断地向上输送,同时在充绒机里搅拌,确保羽绒蓬松度。”自动充绒区里的智能机关远不止此,赖和东说,所有填充都从云端抓取,只需把每个充绒片数据通过系统上传设备,工人按部位顺序逐一充绒,充绒精度能达0.01克。“云端充绒后,一旁的超声波设备代替了传统缝纫机,直接进行自动封口,避免充绒后跑绒缺绒,目前这些设备,仅有波司登在使用。”
自动剪裁,智能吊挂流水线,模板辅助生产......顺应智能制造发展趋势,波司登创造性地将大数据、智能制造融入产品生产销售每个环节,促成互联网技术和羽绒服传统生产模式深度融合。网络名人@张慧林为波司登的智能化生产点赞:“在传统服装工艺里融入智能制造系统,用高科技减少人力成本,提高生产效率,服装成本自然也就降下来了,产品会更具市场竞争力。”@张慧林表示,除生产流程之外,管理水平、工作环境等各方面都会因大数据和智能技术的加入而受益。
网络名人正在和机器人“亲密接触”
在波司登智能配送中心仓储区,网络名人见证了“黑灯车间”的“黑科技”。机器人“操作工”们身上装满了包装好的货物,从仓库出发,自动导航到作业区接受拣货。这些灵活的机器人,不光行动便捷,检测到前方有人,还会停下来“礼让”。
波司登物流管理中心总监戴建国介绍,整个仓储区自动化率达90%,全套系统由公司自主研发,最多时单日吞吐量达到了50万件。如今,波司登在物流分拣上做出的一系列变革和创新,稳步提升了物流实力,为波司登再业内的实力添砖加瓦。
参观完波司登智能物管中心,沈阳城市学院舆情研究所所长、原新华社记者,网络名人@点子正表示:“波司登从1976年草创起,40余年荜路蓝缕,打造今天的羽绒制品帝国波司登。物流智能化令人叹为观止,推陈出新令人拍案称奇。中国登山队穿波司登登顶珠峰,波司登也勇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峰。看似寻常最奇崛,成如容易却艰辛。”